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兴利” “济民”到“苟不为害则已”——明代小清河泛滥与治理简介
引用本文:李东平.从“兴利” “济民”到“苟不为害则已”——明代小清河泛滥与治理简介[J].山东档案,2014(2):64-65.
作者姓名:李东平
作者单位:济南市档案局
摘    要:作为沟通山东地区内陆与海洋的一条河流,小清河发源于济南,自西向东蜿蜒辗转于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个地市的10个县(市)、区,接纳漯河、绣江河、孝妇河、淄河等众多的支流河水,于寿光羊角沟入海,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历史上,小清河由金朝附庸齐王刘豫于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公元1 130至1 137年)组织开挖完成,至明代永乐(公元1403至1424)以前近300年的时间内,一直肩负着海盐东输的任务,人称“小盐河”.明代刘珝在《大清河记略》中说:“往来舟楫浮于二河(大清河、小清河),盐商遍于齐鲁,诸道水利鲜与为俪.”在主要运输海盐的同时,小清河承担着交流调剂流域沿线土特产品、日用百货等方面的任务,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一度被誉为“黄金水道”.此外,小清河也在农业灌溉、防洪除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小清河  明代  简介  治理  山东地区  流域面积  济南  海盐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