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代汉语中的三种模糊语言形式
引用本文:孙玉溱.古代汉语中的三种模糊语言形式[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2).
作者姓名:孙玉溱
摘    要:一古代汉语中有三种常见的模糊语言形式。第一种是第三人称代词“之”,有时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第二种是副词“相”,有时有指代动作行为受事者的作用。第三种是表示被动的助动词“见”,有时也有指代动作行为受事者的作用。这三种语言现象曾经引起一些研究者的注意。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语言现象,以往的研究者却没有做出回答。这三个词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常常会产生歧义,造成模糊。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