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黑格尔对“自我表现论”的批判
引用本文:周仁强.论黑格尔对“自我表现论”的批判[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作者姓名:周仁强
摘    要:通常认为“自我表现”是西方现代派艺术家提出的创作原则。生活在上世纪初浪漫主义时代的黑格尔怎么会批判现代派的美学原则呢?本文试图从哲学基础、美学原则和社会根源三个方面考察一下黑格尔对德国早期消极浪漫派“自我表现论”的批判。这在今天或许还有着某种现实的意义。 一、对“自我表现论”哲学基础的批判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勃兴的一场席卷全欧的文学运动,其哲学基础,有人认为是卢梭的学说。西方素有卢梭为浪漫主义之父一说,但卢梭主要以其社会政治学说影响了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他本身的哲学建树是有限的。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则反复指出浪漫主义理论代表施莱格尔兄弟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是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但是早在海涅之前,黑格尔就指出,浪漫主义“更深的根源是费希特的哲学”(《美学》,中译本,第一卷,第8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后来的批评家如普列汉诺犬,勃兰兑斯、罗素均赞同黑格尔的意见。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著名代表之一,也是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他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早年是康德信徒,后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批判和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建立了自己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