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的批评刍议
引用本文:沈卫威.关于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的批评刍议[J].绥化学院学报,1989(3).
作者姓名:沈卫威
摘    要:一没有“九·一八”这一历史阵痛,就不会降生“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它是畸形社会特定时代的产儿,既不同于“沦陷区文学”,也不同于关内“左冀文学”和“抗战文艺”。它一来到这个世界,便染有从“东北现代文学”母体中艰难剥离的斑斑血迹,带着稚嫩、陌生的面孔,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富有刺激。开东北流亡文学先声的是在上海读书的只有二十岁的李辉英。他在“愤慨于一夜之间,失去了沈阳、长春两城,以及不旋踵间,又失去了整个东北四省的大片土地和三千万人民被奴役”。而他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