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东南区域民族文学创作的思考
引用本文:傅安辉.黔东南区域民族文学创作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1998(2).
作者姓名:傅安辉
作者单位: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编辑部
摘    要:黔东南是中国贵州少数民族的一块热土,这里居住着苗、侗等民族,人口近400万。黔东南山多地少,社区由若干个山乡自然组成,拥有城镇不多,也不发达,这里人们的生活习俗原始古朴,民风民情优良纯正,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其中如苗族银饰、龙舟、铜鼓、芦笙、蜡染、刺绣、鼓楼建筑、侗族大歌等等,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很有美学价值,一再赢得了国际声誉,根植于这块神奇土地上的黔东南文学,本来可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一展雄风,光照人世,造就伟大的作家。然而,这里的文学事业发展滞后,甚至民族文学创作还呈现了弱化趋势。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反思,找出滞后和弱化的根本原因,谋求新的发展。 文学的发展繁荣,要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的黔东南也许还不具备文学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因此文学事业的发展滞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文学的发展并不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正比,何况发展的条件还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去创造呢?认真去分析研究黔东南区域民族文学创作的情形,就会发现,问题出在作者身上:他们对民族生活的认识还不够。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修养还有待提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