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场地比赛方法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陈瑞宁,易星辛,杨三军.小场地比赛方法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4).
作者姓名:陈瑞宁  易星辛  杨三军
摘    要:本文的研究目的为了检验不同形式(2对2,4对4,6对6;连续进行,间歇进行)的小场地足球比赛所带来的生理变化、体力感知以及时间位移特征。标准误是用来计算平均心率当作最高心率的百分比(%HR MAX),国际自我感知体力测定等级(RPE),血乳酸和各种时间—位移特征,实验对象是16岁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平均年龄是16.2岁,年龄范围全都是在15.6~17.9)。心率的标准误变化小于5%在所有的小场地训练比赛中;主观体力感知等级变化也很小,TE标准误变化始终在1~2个单位之间;与此相反血乳酸的标准误却相差较大,变化范围从16%(2对2的间歇训练)到34%(4对4的间歇训练)。队员在所有的比赛中所移动距离(TD)其速度在0~6.9KM的变化标准误都在5%以下;其中2对2的间歇训练与连续性的各种小场地训练保持了较低的标准误,分别是2.2%与2.9%。小场地比赛人数上的增加(从2人一队到6人一队)并没有带来什么急性的生理变化,尽管连续性小场地训练比间歇性训练产生生理变化要小。队员移动距离在0~6.9KM/H在所有移动的距离与运动时间占比例中,经研究证明只有很小的变化;然而,快速移动区域(大于8KM/H)表现出更多的生理变化,不论小场训练比赛的人数与训练的形式(间歇或连续)。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能表明小场足球比赛是一种可靠的有氧训练方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