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而后喻”释疑
引用本文:海宇居.“而后喻”释疑[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0(11).
作者姓名:海宇居
摘    要:人教版初五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 ,将句子“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中的“喻” ,注释为“人们才了解他” ,这个注释是错误的 ,应注释为“(自己才 )明白”。为什么应注释为“(自己才 )明白”呢 ?其一 ,这句话与它前面的一句“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属对偶性的排比句 ,它们在共同对文章的中心之一“经历忧患 ,使人生存发展”进行论述。既然是对同一个中心进行对偶排比性论述 ,那么 ,前一句中的“而后作”之“作” ,可译为“(自己才 )奋起” ,而与之相对仗的后一句中的“而后喻”之“喻” ,也就应该译为“自己才明白”。这里得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