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借象征之名寓道德之意——《红字》中的象征主义和道德观
引用本文:彭石玉.借象征之名寓道德之意——《红字》中的象征主义和道德观[J].文教资料,2006(6):45-46.
作者姓名:彭石玉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    要:19世纪的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而文化观、道德观、宗教观则多继承了西方传统的观念模式。作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惯用象征主义这一艺术写作手法,其中《红字》便是运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作品。它很好地寓美国国民新兴的文化、道德、宗教观于象征主义的手法中,使美国作者开始探讨能体现新兴文化观、道德观、宗教观的象征手法创作。本文对《红字》一书中的字母“A”以及景物描写等方面进行了象征主义分析,并挖掘出在这些丰富的象征主义意义中所体现在19世纪美国社会的道德观。

关 键 词:《红字》  象征主义  景物描写  道德观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