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代陕甘官茶与归化“私茶”之争议
引用本文:赖惠敏,王士铭.清代陕甘官茶与归化“私茶”之争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72-85.
作者姓名:赖惠敏  王士铭
作者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    要:康熙至乾隆年间,清朝开疆拓土,地方用度增加,税源扩充不易,清廷针对陕甘地区和蒙古地区的财政支出加在商人身上,但两地商人的负担却有差异。陕甘地区,清准战争期间,雍正皇帝为筹集财源而提高陕甘官茶税课,商人也须捐助官员办公杂支,以致每道茶引高达4.44两。这些政策到战争结束都没废止。因此,陕甘商人赴新疆贸易成本高昂。蒙古地区,归化商人请领理藩院部票交0.2两,即可前往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及各部落贸易。由于绥远城将军疏于管理理藩院部票,以致归化商人时常没领部票或一票使用多年,游走蒙古及新疆各处。归化私茶价比陕甘官茶价低廉许多,故引发归化私茶侵犯陕甘官茶之争议。归化私茶与陕甘官茶的纠葛在左宗棠改革之前一直没有解决。新疆官员认为归化商人在新疆贩售湖南安化各类茶种,具有安边、便民、通商及裕课的作用;故清廷长期默许归化私茶贩售新疆,不只增加地方税收,也活络城市经济。

关 键 词:陕甘官茶  归化私茶  争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