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审美中心论”到“审美/非审美”矛盾论——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反思与拓展
引用本文:赵勇.从“审美中心论”到“审美/非审美”矛盾论——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反思与拓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作者姓名:赵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众文化与文学生产的关系研究(1990年代以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形态、成因、演变及评价的诗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文本与潜文本:20世纪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摘    要: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种呼吁",其中"审美中心论"既是文化诗学之根,也是其所有诗学活动中的第一存在。"审美中心论"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是"美学热"的精神遗产,也是童庆炳本人累积而成的思想财富,把它移植至文化诗学,此为继承与发展"旧说"(审美诗学)。同时,在世纪之交以来的学术论争中,童庆炳又挺身而出,对话"文学终结论",批驳"日常生活审美化",反思"文艺学边界",此为与"新说"(文化研究)交战与斗争,其意图之一是要保卫"旧说",强化自己的"新说"(文化诗学)。然而,因童庆炳看重高雅文学,强调诗情画意,其文学观与审美观也就偏向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它固然纯正典雅,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关闭了与文学、文化现实交往互动的通道,所谓的"关怀现实"与"介入现实"很难落到实处。拓展文化诗学的可能方案之一是把"审美中心论"的单维结构变为"审美/非审美"的矛盾组合(二律背反),这样才能既刷新我们对它的认识,又使它面向复杂现实。因此,文化诗学的前景与生长点很可能在纯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结合部",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

关 键 词:童庆炳  文化诗学  文化研究  审美中心论  审美/非审美矛盾论

A Proposal from TONG's "Aesthetic Centred Approach" to an "Aesthetics vs.Non-Aesthetics" Dialectics
ZHAO Yong.A Proposal from TONG's "Aesthetic Centred Approach" to an "Aesthetics vs.Non-Aesthetics" Dialectics[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7(6).
Authors:ZHAO Y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