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需要"范畴的价值地位辨析
引用本文:胡建,李永刚.马克思"需要"范畴的价值地位辨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30(1):17-20.
作者姓名:胡建  李永刚
作者单位:胡建(浙江行政学院,理论研究所,杭州,310012)       李永刚(浙江财经学院,经济系,杭州,310010)
摘    要: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包括需要、劳动、社会性、自由自觉性四个组成部分.但我国的旧哲学教材为了将历史描绘成纯粹的客观过程,有意无意地疏忽"需要"与"自由自觉性"这两个最能说明历史主体性的范畴.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理论的原意,论证了"需要"范畴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与人与动物相质别的最早分界线的价值地位,以期有助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理的正本清源.

关 键 词:需要  对象性  对象化  最终动因  劳动
文章编号:1004-8634(2001)01-0017-(04)
修稿时间:2000年10月20

Analysis of the Value Position of the Category of "Necessities in Marx'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