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辽宁地区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
引用本文:董丽娟.关于辽宁地区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J].文化学刊,2010(6):110-115.
作者姓名:董丽娟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自选项目“辽宁地区濒危语言现状及抢救对策”(项目编号:L09DYY01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考察满语和锡伯语在辽宁地区的存在和使用情况,并查找导致二者在辽宁地区濒危或濒绝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分析,让语言濒危问题不再仅仅是语言学家、语言学界关注的事情,而将其推到全社会的视野中,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和重视,以便聚集更大的力量,一同投入到这场维护语言生态平衡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事业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对二者的共时比较研究,也便于我们从二者的"同"与"不同"中更好地洞悉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语言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从而有的放矢,因"语"施"救",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抢救和保护满语就是在抢救和保护锡伯语,反之亦然,二者具有互相借鉴的意义。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协调。除了语言自身的因素外,濒危语言保护还要从语言使用者对濒危语言的语言态度、政府角色的介入和支持、生存的外部生态环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重点把握。濒危语言的"保护方式"应该区分为保存和保护两个层面。

关 键 词:满语  锡伯语  关系  意义  保存  保护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