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30年来长江源头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遥感分析
引用本文:黄 麟,刘纪远,邵全琴.近30年来长江源头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遥感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5):884-895.
作者姓名:黄 麟  刘纪远  邵全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资助项目:“三江源区生态-生产功能区的区划及其评估研究”(编号: KZCX2- XB2-06-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生态恢复重建的综合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发”(编号: 2006BAC08B00)。
摘    要:为了对长江源头高寒草地退化的时空过程规律取得全面客观的科学认识,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004年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气象数据、DEM、草地分布图及社会统计数据等辅助资料,以青海省治多县为例分析了近30年来长江源头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时空格局与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从新的视角阐释高寒草地退化的过程与机理,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退化面积减少、退化程度降低、退化类型由复合型向单一型过渡的总体趋势。研究区东部是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主要表现为沿着原退化草地斑块的扩张,而西部即唐古拉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由于下垫面起伏较低则以草地覆盖度的轻度下降退化为主。草地退化时间过程特征的总体趋势是持续退化、后期加剧,前后两个时段对比可以看出草地退化比重和程度皆呈逐渐加剧的趋势,退化面积比重净增9.86%。地形因素的影响分析亦发现,研究区高寒草地退化主要发生在海拔4500~4900m、坡度5~15°范围内的阴坡。研究区草地退化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已经形成,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是长期、缓慢的,而研究区人口和家畜数量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出人类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发生的最重要诱因。

关 键 词:长江源头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退化  遥感分析

Alpine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in the Past 30 Years
HUANG Lin,LIU Jiyuan and SHAO Quanqin.Alpine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in the Past 30 Years[J].Resources Science,2009,31(5):884-895.
Authors:HUANG Lin  LIU Jiyuan and SHAO Quanqin
Abstract:
Keywords: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Alpine Grassland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