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区矫正模式与对象多样性研究
引用本文:曾毅,段绍斌,刘智颖.社区矫正模式与对象多样性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5):17-20.
作者姓名:曾毅  段绍斌  刘智颖
作者单位:1.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330029
2. 南昌市司法局,江西 南昌,330029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2年)项目规划《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制度研究》,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刑法各论》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罪犯再社会化思潮,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学派提出对罪犯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使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摆脱犯罪"标签"的影响,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关 键 词:标签理论  投入社会  模式  对象  创新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