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国有效政党数量因素的理论研究评述--以印度悬浮议会与联合政府时期为例
引用本文:林语舒.一国有效政党数量因素的理论研究评述--以印度悬浮议会与联合政府时期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24-26.
作者姓名:林语舒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广东中山510006
摘    要:本文探讨了决定印度有效政党数量的因素,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在悬浮议会与联合政府时期呈现多党制形态。首先考察印度选举现状,说明以迪韦尔热定律解释多党制状况的局限;然后分析印度地方政党兴起造成社会分裂线凸显,并推动联合政府产生的现象,论证李普塞特、罗坎等人从社会分裂角度解释多党制出现的有效性;最后,在奈托与考克斯理论的基础上,揭示社会分裂线与选举制度相互作用对印度多党制产生的影响。印度在社会结构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推行了相对成功的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其选举政治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政治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印度选举政治  联合政府  社会分裂线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