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初中生的主体性的探究
引用本文:戴芳.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初中生的主体性的探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2):9-9.
作者姓名:戴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横涧初级中学
摘    要:作为教学活动组成的三要素之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都是结合和紧扣学生主体学习实际和特性来开展和实施的。初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初中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与其他阶段的学习群体相比,在学习的积极性、思考的方法性以及情感的发展性等方面,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初中生在阶段性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积淀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经验和技能,并对未知事物或现象的求知探索情感更为强烈,这对于初中生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现,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本人现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生自主探知、能动探究、创新求异等主体特性的培养,进行简要论述。

关 键 词:初中生  数学教学  主体性  主体学习  利用  教学活动  实践过程  “主体”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