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对蒲鲁东反贫困理论的解构与超越——从《贫困的哲学》到《哲学的贫困》
引用本文:万资姿,张慧慧.马克思对蒲鲁东反贫困理论的解构与超越——从《贫困的哲学》到《哲学的贫困》[J].教学与研究,2024(3):41-49.
作者姓名:万资姿  张慧慧
作者单位:1.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核心要义研究”(项目号:22kdb0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蒲鲁东在面对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时,在《贫困的哲学》中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将贫困的根源归结为所有权,他试图通过“构成价值”来实现平等交换,构建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然而,其反贫困理论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根本缺陷:以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推演人类社会;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机械化为简单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公式;在摆脱贫困的现实路径中恐惧革命而崇尚“文火”。与之相反,马克思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从现实经济关系出发来分析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批判并解构了蒲鲁东唯心主义的经济范畴,初步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

关 键 词:蒲鲁东  马克思  贫困  经济范畴  无产阶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