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MSPA和MCR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以韶关市始兴县为例
引用本文:莫惠萍,林美玲,胡欣雨,黄宇斌,陆东芳.基于MSPA和MCR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以韶关市始兴县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4):20-25,29.
作者姓名:莫惠萍  林美玲  胡欣雨  黄宇斌  陆东芳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成为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选定生态源地,以生态需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两种用地扩张类型作为目标层,选定地形、水域、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交通5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终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得出韶关市始兴县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1)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28.97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用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生态价值高,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沈所镇、深渡水乡、罗坝镇等区域;(2)限制建设区面积为1681.921km2,占总面积的71.8%,主要分布于始兴县的西北部、东部、南部等区域,具体用地类型为林地、耕地、湿地、水体等;(3)优化建设区面积为236.768km2,占总面积的10.1%,用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地势相对平坦,主要分布在建成区的周围,靠近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属于城镇建设的缓冲区域;(4)重点建设区总面积为293.61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5%,地势较低,地形起伏较小,较为平坦,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马市、太平、顿岗、城南、沈所五个镇.研究还对各区的空间分布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未来始兴县土地规划布局提供支撑与参考.

关 键 词: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