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象征资本与权力场:“十七年”场域中德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出版
引用本文:殷明明.象征资本与权力场:“十七年”场域中德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出版[J].中学生英语,2019(4).
作者姓名:殷明明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摘    要:"十七年"的文学生产处于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之中,这个时期权力场对文学场处于支配地位。对于该时期德国文学译介而言,其特殊之处在于彼时德国作家的构成复杂,权力场需要考量政治立场、创作倾向、文化资本等多个因素。那些在政治立场和创作倾向等方面都符合权力要求的东德作家得到了充分的译介。而那些政治身份、政治立场和创作倾向并不完全符合权力要求的作家,权力场对其作出了区别对待,出现了文学评价很高而实际译介较少的情况;还有如霍普特曼这样的特例,霍氏在纳粹德国时期的表现颇受批评,但其拥有的巨大象征资本反作用于权力场,使其依然得到较高的评价,并有作品在该时期出版。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