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泡沫块为何是"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原因?
引用本文:周军,王素霞.泡沫块为何是"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原因?[J].物理教学探讨,2003,21(17):26-27.
作者姓名:周军  王素霞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本部区,457000
摘    要: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九时许,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飞临德州上空时解体坠毁,酿成航天史上又一悲惨事故.关于"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原因,美国媒体2003年4月24日报道说,一块脱落的泡沫损伤了左翼,并最终酿成大祸.虽然这一事故的原因尚有待正式公布,但<今日美国报>引用知情人士的话说,独立于美国宇航局的事故调查小组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他们排除了其他原因造成事故的可能性.调查数据表明,"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机身左侧温度异常升高,同时地面的飞机残骸搜寻工作显示,受损左翼是最早脱落的部分.而发射阶段录像显示,"歌伦比亚"号升空80秒后,一块从燃料箱上脱落的绝热泡沫块(学名聚氨基甲酸脂)击中了飞机左翼前部的隔热系统,极有可能使该处的隔热瓦脱落或损坏,进而导致高温气体的渗入.那么,泡沫块为何是"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原因呢?这里主要运用物理模型和力学规律对这一原因作些分析讨论,以使读者对物理知识在航天器中的应用有所了解.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