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天人合一的古生态遗存浅谈生态文化教育
引用本文:徐红婴,邹勇平.从天人合一的古生态遗存浅谈生态文化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7(3):234-236,238.
作者姓名:徐红婴  邹勇平
作者单位:1. 浙江省武义县武阳中学
2. 浙江省武义县环境保护局
摘    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生态保护被推上了政府议程,生态教育也随之成为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我们最早从西方国家的研究中取得了大量借鉴,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态保护体系,但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停留在政府层面上,还远未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这严重影响了生态保护工作有效进行。 究其原因,除却经济发展因素外。一个较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生态保护工作虽有了国与国之间横向的联系,但缺乏历史的传统的纵向根基,在生态保护的意识上现代制度与民众的传统之间没有很好地挂上钩来,还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 事实上,生态保护既不是政府一家之行为,也不是现代人三十年前才开的先河。生态保护的意识与行为自古就有。而这些民众古朴意识与自发的行为,在局部地区伴随良好的古生态环境保存了下来,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武义县郭洞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当地村民尊崇“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这种观念源于他们及他们的先辈们对自然、对环境的正确认识,而这种认识又集中体现在对紧侍村旁的龙山的认识上:为打破险峻的龙山易发生地质灾害这一限制,他们必须保护好森林。在确保无灾无害的基础上,郭洞人要寻求发展、改善生活,进而营造出了上佳“风水”,以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郭洞流传至今的古生态遗存。充分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论证古生态文化对生态保护与生态教育和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指出这些生态遗存不仅仅留给后代人游玩与鉴赏,更记录下了历史文化传统和人对环境所持的正确态度。是我们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基石。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与发扬。并提出生态保护与教育和建设应扎根予自身历史的土壤,才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从而改变过多依靠行政与法制来推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不利现状。 我们对国外的生态文化已作了许多重要的研究工作,而对我国古代生态文化的研究则非常缺乏。传统生态文化体现出了个体对群体生存负责。前代人对后代人负责的道德义务,体现的是人类的高尚情操,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正期待着大量的抢救性挖掘工作,期待着更多的人呼唤古老的生态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苏、回归与升华。让我们的自然科学教师承担超过历史的责任,为新暑期的生态文化教育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关 键 词:生态文化  生态保护  生态教育  价值  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