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引用本文:范志坚.可译性与不可译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1):80-82.
作者姓名:范志坚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本文在古今中外关于“可译”与“不可译”理论的基础上,客观地指出翻译实践中存在“不可译”的问题,但“可译”在一定限度内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可译性限度是变量,句法、语义和语用是三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以此来明确后三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等值效果,即可译性的限度。要做好翻译就必须集中精力研究这三个层面上的最值情况。

关 键 词:可译  不可译  可译性限度  三个层面
文章编号:1009-8534(2006)01-0080-03
收稿时间:2005-12-13
修稿时间:2005年12月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