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差一点漏掉的”新闻价值——评《差一点漏掉的特写》
引用本文:舒芜.“差一点漏掉的”新闻价值——评《差一点漏掉的特写》[J].中国记者,1988(5).
作者姓名:舒芜
摘    要:请原谅我来几句“文革”语言:《差一点漏掉的特写》,要害在于“差一点漏掉”。不过我不是要来“大揭大批”,而是要来“大赞大颂”。一个差不多4000人的大会上,一份候选人名单即将表决前的一霎那,有两位代表提出异议,还有一位名列候选人名单的代表要求从候选人中退出来,表决时,2票反对,12票弃权,如此而已,这篇特写郑重向读者报告的事实如此而已。或者再加一点:这之前表决另一份候选人名单时,也曾有两位代表提出异议,也曾有8票反对,16票弃权,如此而已。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新闻价值呢?这有什么值得郑而重之地赶写特写的价值呢?据报,那天到会代表2857人,那么,发言提出异议的只占2/2857,反对票加弃权票与赞成票之比分别为14:2843和24:2833,根本不成比例,而特写的作者却报以得出重大结论曰:“民主,不是在空中的飘浮物,而是近在身旁存在”,“今年‘民主’的行情也涨了”,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过份张扬呢? 不是,当然不是。这不是别的会,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1988年3月28日举行的第三次大会上选举该会几个专门委员会时的情形。特写主要报道的是最后一个专门委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