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明清北京会馆的功能探析
引用本文:马红光.明清北京会馆的功能探析[J].北京档案,2021(11):59-61.
作者姓名:马红光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摘    要:历史上的会馆最早出现于京城,有史可查的第一所会馆是明永乐年间的芜湖会馆.《芜湖县志》载:"京都芜湖会馆在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明永乐间邑人俞谟捐资购屋数椽并基地一块创建."1]以此为源头,拉开了会馆五百多年的兴衰史.在明清两朝,会馆广泛分布于京城和其他城市.这其中尤属北京的会馆年代久远、数量众多,无论是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还是对明清社会结构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会馆均为同乡所建,"此会馆之设,所以聚一乡一邑之人,使得周旋洽比,缓急相需,无异比里族党之姻睦"2].在数百年的发展史中,最先出现的是官绅会馆,由其衍生出科举会馆,后又出现商人会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功能主义分析范式,组织的功能可以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指涉的是为了特殊目的而设定的事项事实上达到了该目的,潜功能指涉的是潜在的未被普遍认识的功能或社会后果.3]综合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会馆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北京会馆档案史料和明清笔记等对北京会馆的功能进行探讨.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