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计算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
引用本文:刘涌泉.计算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J].现代语文,2002(7):44-45.
作者姓名:刘涌泉
作者单位: 
摘    要:早在1956年,机器翻译研究便列入了我国科学工作的发展规划,课题名称是“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翻译规则的建立和自然语言的数学理论”。1957年正式开始研究,3月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帕诺夫的《自动翻译》(译吴伯泽),1957年5月,《语言研究通讯》发表了刘涌泉的《谈谈机器翻译问题》及几篇译。为了开展这项工作,计算所先后派出彭楚纯、李明和刘涌泉去苏联科学院考察,1958年刘涌泉在莫斯科参加了苏联第一次机器翻译会议,并作了“俄汉机器翻译的词序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报告。该报告着重阐述了以谓语为中心的层次析句法,这为词序差异较大的语言之间的机器翻译奠定了可靠的基础。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在我国104大型电子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俄汉机器翻译试验。输入是利用穿孔纸带,输出的是代码,而不是汉字。这在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成果了。

关 键 词:计算语言学  发展  中国  机器翻译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