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隋唐明堂建筑形制论争中的礼乐美学观念
引用本文:李忠超.论隋唐明堂建筑形制论争中的礼乐美学观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9-48.
作者姓名:李忠超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乐美学对传统制度文明的创构研究”(17ZDA015);
摘    要:圆丘祭天、宗庙祭祖分别象征了继承天命的天道秩序和世俗王权的人间秩序。明堂既是祭天之所,又是布政之宫,其建制、礼仪素无定制,历代皇帝、儒生亦皆因时制礼,遂致争议不断。隋唐之初,明堂礼尚且能遵循古制,至武后擅权之时新创圣礼则实现了天地合祭。从牛弘、宇文恺、魏徵、颜师古等人明堂方案上看,隋唐明堂建筑形制、明堂礼典施行的论争本质是权力之争。从礼仪空间上看,隋唐明堂祭天礼秉承天上秩序象征“天子”统治的合法性,宣读时令、举行朝贺又象征了人间秩序“皇帝”权力的正统性。武则天明堂沿袭魏徵、颜师古“义以随时”“自我而作”“圣情创造”的礼乐美学思想在形制、礼典上有所创新。武氏明堂的完成把儒家礼乐美学对明堂的想像付诸实践,终结了隋唐儒生明堂建制的论争。这一过程表明专制社会国家礼乐体系服务于皇权,国家礼制建筑、仪式空间体系的最终完成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识。这也是隋唐礼制建筑与礼仪空间所表达的主要美学观念。

关 键 词:隋唐  礼制建筑  礼仪空间  礼乐美学  明堂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