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引用本文:李绪平.因材施教≠因生施教[J].政治课教学,2013(2):32-34.
作者姓名:李绪平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广东深圳518106
摘    要:"因材施教"的故事,最早见于《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定义看,学生是教育的自变量,一切教育活动、教育结果都因为学生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现在提倡的"以学生为本""个性发展"都是在"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下展开的。但是,"因材施教"就等于"因生施教"吗?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育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教师、教材、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每一个因素的变化,我们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对"因材施教"这一概念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关 键 词:“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本”  教育活动  全面发展  教育结果  教育观点  个性发展  系统工程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