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暴”亦有“道”?青年网暴实践的特征及价值基础
引用本文:刘紫川,桂勇,黄荣贵.“暴”亦有“道”?青年网暴实践的特征及价值基础[J].新闻记者,2023(9):3-18+96.
作者姓名:刘紫川  桂勇  黄荣贵
作者单位:1.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的网络社会心态发展规律与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ZDA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现有研究主要从现实社会不满和互联网传播环境两个角度解释网暴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网络生态的理论视角来解释网络暴力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该理论视角指出,现实社会状况通过网络生态间接塑造网络暴力事件,而网络行动者的话语生成逻辑及其价值观念倾向则是理解网络暴力表征的关键性因素。对青年网暴案例的分析发现,青年网暴活动呈现出话语动机私人化、动员方式社群化、演进趋势主动竞赛化等特征。网暴对部分青年网民而言已成为道德上可接受的活动。青年施暴者所嵌入的具有局部性和个体化特征的“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道德的主导性地位,为合理化、正当化网暴行动提供了价值支撑。对有网暴倾向的青年微博用户博文的分析显示,现实生存困境与虚拟共同体生活共同构成了青年网暴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文章最后指出需要采取系统性视角来指导网络暴力治理。

关 键 词:网络暴力  青年  价值规范  亚文化  亚道德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