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观”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引用本文:王立杰.“观”的文学人类学研究[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80-83.
作者姓名:王立杰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四川宜宾644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观人与人观:中国古代相人术的人类学研究”(11YJC850019); 四川省教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10SB057); 宜宾学院人文社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文学人类学探索”(2010B03)
摘    要:"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诠释学的意义。"观"牵引出人多向度的认知方式、人与物之间互为主体的存在结构、"天-地-人-神"彼此勾连的人类源初信仰之域,从而指导人去选择处理社会人生世事的方法与态度。

关 键 词:“观”  本体诠释学  文学人类学  知识品质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