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种角度,解读学生攻击性行为
引用本文:杨明翠,顾卫红,殷志琴,陆亚红.多种角度,解读学生攻击性行为[J].班主任之友,2014(Z1).
作者姓名:杨明翠  顾卫红  殷志琴  陆亚红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东山小学;江苏苏州新区实验小学;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石庄高级中学;
摘    要:正由于中小学生的社会成熟性不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往往会运用打架骂人的方式来解决彼此的冲突。这种打架与骂人行为几乎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学生身上,即使是平时思想上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可能在极度愤怒之时向某人挥起拳头。这些打架骂人现象乃是人的情绪的正常发泄,并不算问题行为。所谓攻击行为或攻击倾向,与上述谈到的打架骂人行为有根本的不同。它专门指,出于品行、习惯和非理性冲动而产生的旨在伤害他人的行为,或通过唤醒他人的恐惧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行为。据此,我们从以下角度来探求学生攻击性形成的根源。

关 键 词:理性冲动  攻击行为  攻击性行为  成熟性  问题行为  学习成绩  自我控制能力  弱智儿童  开始比赛  教育方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