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建设“滨海草带”的科技缘由、内容与对策
引用本文:胥伟华,王建林,刘小京,谢旗,杨维才,曹晓风,李振声.建设“滨海草带”的科技缘由、内容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2):238-245.
作者姓名:胥伟华  王建林  刘小京  谢旗  杨维才  曹晓风  李振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2
摘    要:我国既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也要确保饲料粮安全。然而,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决定了饲草饲料种植不能“与主粮争地”。利用盐碱荒地种植优质耐盐牧草,发展畜牧业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动物蛋白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饲草种植面积不足、大量依赖进口的问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生物种业科技加快耐盐耐涝牧草品种选育,构建配套的滨海盐碱地饲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研发优质牧草与农作物秸秆混合加工贮藏技术,实现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滨海草带”的建设,将有助于在滨海地区构建起一道生态屏障,对维护滨海生态系统健康、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滨海草带  盐碱地  畜牧业  牧草
收稿时间:2022/2/1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院院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院院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