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庄子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
引用本文:张京华.庄子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15-19.
作者姓名:张京华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永州,425006
摘    要:先秦儒家与道家相比,孔、孟、荀是以人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承认存在,立足现实,注重人生和社会实践,务求建立一完备、自恰的秩序体系。道家之庄子则是以自然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是从其本体论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则批评儒家“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意犹批评儒家“蔽于人而不知天”。由“天人”关系方面看,儒道二家虽都讲“天人”,但儒家实际上是侧重于“人”的一极,庄子实际上是侧重于“天”的一极。由本体论角度看,“蔽于天而不知人”,实为庄子对于绝对真理的一种“往而不返”的追求,庄子由此而对于“天”、对于“物”、对于人类感性认识的极限,都有充分的论述,较之先秦儒家甚至于道家之老子,都更为深入系统。

关 键 词:庄子  道家  儒家  天人关系  本体论
文章编号:1672-3600(2006)01-0015-05
修稿时间:2005年6月12日

Ontology in Philosophy of Master Zhuang
ZHANG Jing-hua.Ontology in Philosophy of Master Zhuang[J].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2006,22(1):15-19.
Authors:ZHANG Jing-hu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