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锁定两个关键点—我这样教《送考》
引用本文:唐惠忠.锁定两个关键点—我这样教《送考》[J].语文知识,2014(7):65-67.
作者姓名:唐惠忠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摘    要:【设计依据】《送考》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难以忘怀的故事”专题的第一篇。细腻生动的心理、神态描写是文章一大亮点,因此,学习重点之一可以是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教学参考书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送考》是以时间顺序来结构文章的,比较直白,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细读文本,弄清文章先后写了哪些事情,分析作者是如何展示考生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的。”《送考》一文真的“比较直白”吗?确实是重在“展示考生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吗?四年前,笔者首次执教该文,教学过程中曾试图将教参上的说法“灌输”给学生,却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今年5月重教《送考》,通过细细揣读课文删节部分,我认识到:教参对课文主旨的概括(“……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家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其实是对了一半,错了一半。在《送考》中,丰子恺先生最终流露的情感的确是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然而,他并不是借助正面“展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来表达这一情感的;相反,充溢文中的是作家对“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的忧患与悲悯。直白言之,即《送考》是丰子恺为童心异化谱写的一曲挽歌—作者通过描写一群正逐渐为成人世界所侵蚀的孩子的言行,表达了对孩子失去赤子之心的悲悯,也表达了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但先生向往的绝不是《送考》中这群孩子的世界。为此,我将课文另一个学习重点确立为“探究作品主题思想,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 键 词:儿童世界  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  锁定  神态描写  学习重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