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楚辞·天问》探析屈原的托物寓志
引用本文:何祥荣.从《楚辞·天问》探析屈原的托物寓志[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6):11-15.
作者姓名:何祥荣
作者单位:香港树仁大学
摘    要:《楚辞·天问》是屈原的不朽巨著,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与风格,成为《楚辞》诸作中的奇葩。《天问》具有一股悲情的动人力量,使人产生共鸣。屈原通过诘问的修辞方式,沿用楚骚美学的托物寓志手法,借助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人物与故事,神话中的天文、动物及植物的意象等,抒发心中的一腔悲愤,以及对楚人的讽谕、期盼与警惕。屈原在《天问》中所抒发的悲愤,正与司马迁的悲情一致,这也可解释司马迁读《天问》后深感悲愤的原因,《天问》也达至《文心雕龙》美学中的隐秀效应。

关 键 词:《楚辞·天问》  屈原  《天问》  隐秀  抒愤  讽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