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纳兰性德作品的若干考辨
摘    要:本篇所谓“边塞诗词中的用典和借境”,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清准战争前夕)表现特定心态(战争的隐忧与和平的愿望)的“用典”和“借境”.某些研究者从性德作品中发现的“西北地名”,不过是这样的“用典”和“借境”的一部分.下面分四个层次对于这种“用典”和“借境”的来历作出概括说明:1.历史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平定之后,清廷的主要劲敌就是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了.准部首领噶尔丹妄想兼并蒙古各部,起兵抗清;康熙皇帝对准部一面“宣抚”,一面备战.这样,在清廷与准噶尔部之间,在准噶尔部与蒙古其他各部之间,都有着日益尖锐的矛盾.从二十一年到二十四年(性德去世之年),战争并未发生,但已是阴云密布了2.性德个人的行踪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夏之际,皇帝出塞北巡,到达了内蒙古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