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教学交往的现实缺失及救治
引用本文:李轶芳.教学交往的现实缺失及救治[J].教育评论,2005(4):64-67.
作者姓名:李轶芳
作者单位:株洲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教学的有效交往,强调的是发扬师生合理的个体主体性。如果交往的双方或多方不能以平等、自主的主体形象存在,那么主体一主体关系就会在某种意义上降格为主体——客体关系或物物关系,交往就会异化。事实上,如果以此为参照,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虽然每天师生都在“交往”,但与日常生活中交往概念所描绘的情境不同的是,这种交往主要是一种科层型交往。它受到交往方个人所属的共同体的限制,尤其是受到个人在共同体中所获得的身份的限制。这直接导致交往双方在权力分配关系以及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从而造成教学中交往的实质性缺失。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