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家长电信诈骗认知与调解行为
引用本文:刘毅,姜晓源.家长电信诈骗认知与调解行为[J].现代传播,2022(7):153-160.
作者姓名:刘毅  姜晓源
作者单位:1.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短视频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精准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BXW117);
摘    要:通过对345名中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来考察家长的电信诈骗认知与其对中学生子女的调解行为的关系。基于EPPM模型检验了家长调解行为的发生条件,发现对于高电信诈骗威胁感知水平的家长而言,高效能感知水平组的家长比低效能感知水平组的家长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积极性调解和限制性调解行为,而对于低电信诈骗威胁感知水平的家长而言,其效能感知水平与调解行为无关。将家长的电信诈骗认知作为新的前因引入EPPM模型,并应用这一拓展的EPPM模型考察了家长的电信诈骗认知对其调解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家长的电信诈骗认知分别与感知严重性、易感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正相关,家长的感知严重性、反应效能分别与积极性调解和限制性调解正相关,并且家长的电信诈骗认知通过感知严重性和反应效能的中介作用分别对其积极性调解和限制性调解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 键 词:中学生家长  电信诈骗认知  拓展的EPPM模型  积极性调解  限制性调解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