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理解视域下学生“问题行为”阐释及教育策略
引用本文:周金山,程红艳.理解视域下学生“问题行为”阐释及教育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3(9):67-73.
作者姓名:周金山  程红艳
作者单位:1.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教育现代化进程下学校变革的伦理追求与实践路径”(BEA180113);;2019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教育治理理念下中小学学校民主变革研究”(QJY201910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日常经验化意识的裹挟下,教师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往往缺乏理解的视域,无法把握学生行为的意向与意义。教师理解意识的缺失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以事实性代替“心理因”;二是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类型化评判;三是聚焦于事件或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人及其意向性。这导致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学生立场的缺失,消解了教育的意义。教师应成为理解者,有效地指引学生走出成长的困境。具体来说,在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悬置外在规范,进行非判断性理解;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本质直观”剖析,抵达学生行为的意向性;在理解学生成长需要和探索学生行为意义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内在生命的成长。

关 键 词:学生“问题行为”  理解  意向性  成长需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