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凸显人物个性——《牡丹亭·闺塾》备课札记
引用本文:石群英,曹勇军.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凸显人物个性——《牡丹亭·闺塾》备课札记[J].中学语文教学,2002(5):25-26.
作者姓名:石群英  曹勇军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10008
摘    要: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一方面是因为其含蓄隽永的曲词,文采斐然,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渲染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正是这种不顾一切冲破"礼"的阻碍热烈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牡丹亭>中,作者让火热的人性战胜了冰冷的天理("人性"在这里集中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即作品中所谓"至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也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情与理的冲突便构成了贯穿全局的戏剧冲突.

关 键 词:人物个性  汤显祖  戏曲史  《牡丹亭&  #183  闺塾》  备课札记  语文教学  中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