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语文八册《古诗四首》中的《鹿柴》 浅谈通假字
引用本文:林明华.从语文八册《古诗四首》中的《鹿柴》 浅谈通假字[J].小学教学研究,1983(2).
作者姓名:林明华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王维诗《鹿柴》一诗中的“鹿柴”是指地名。《康熙字典》指出:“柴,后人语讹转入去声,又别作寨。”此处该读作“zhài”,而不能读为“chái”。因为“柴”和“寨”是通假字的缘故。何谓通假字?简言之,就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前者说明假借的原因,后者说明假借的原则。假借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双声通假,即声母相同,或声母发音方法相同,或发音部位相同。如“被”通“披”,“被”的声母是b,“披”的声母是p。古代b、p属于统一声纽(即帮组),其区别仅在于清、浊不同,因此可以假借。第二种是迭韵通假,即两个字的韵部相同或相近。如“干”与“岸”的韵母都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