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三角绰墩遗址新石器时期以来间歇性连续稻作证据及其成因探讨
作者姓名:卢佳  胡正义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5047)资助 
摘    要:以绰墩遗址2个古土壤剖面(0~200cm)为对象,通过植硅体、有机碳、文化层、14C断代探讨稻作史及成因。结果表明,最大种稻强度在100~116cm(马家浜文化期),随后在75~100cm(马家浜-良渚文化期),种稻强度锐减。其原因并非土壤养分不足;6280aBP以后气候转为干冷,宜种稻的湿地演化为旱地,可能是主因。在160~100cm(马家浜文化期)、100~42cm(良渚-马桥文化期)、42~0cm(宋代-现代)存在间歇性连续稻作。

关 键 词:水稻  古土壤  稻作历史  绰墩遗址  植硅体  营养元素  土壤有机碳  
收稿时间:2010-02-24
修稿时间:2010-04-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