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冬春时段碳、水、热通量的观测与分析
引用本文:宋霞,刘允芬,于贵瑞,温学发,徐小锋.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冬春时段碳、水、热通量的观测与分析[J].资源科学,2004,26(3):96-104.
作者姓名:宋霞  刘允芬  于贵瑞  温学发  徐小锋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摘    要:用涡度相关法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二氧化碳、水、热通量进行了观测,重点分析了23m、39m两层高度的观测结果,同时把观测期分为春季和冬季两个不同时间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不管冬季还是春季,39m高度所测的总通量值和夜间通量值都要小于23m的观测值,这种通量差别表明:23m高度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当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通量交换值,在此种生态类型条件下用涡度相关法测碳通量时,在23m、39m两层高度之间仍然存在大气平流现象;该试验区植被在冬季仍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大于呼吸作用所排放的CO2,因此该种生态系统在冬季仍表现为碳汇;春季的碳通量值为冬季的2倍以上.对不同季节内两层高度通量值的相关性也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发生在23m和39m两层高度之间的大气平流量占总通量的比率要大于春季.

关 键 词:涡度相关法  红壤丘陵区  碳通量  水通量  热通量
文章编号:1007-7588(2004)03-0096-09
收稿时间:1/1/1900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03年11月28

Comparison Study on Carbon Dioxide, Water and Heat Fluxes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in Red Earth Hilly Zone over Winter and Spring
Abstract:
Keywords:Eddy covariance  Red earth zone  Carbon flux  Water flux  Heat flux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