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形象与意象
引用本文:江凡.形象与意象[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3).
作者姓名:江凡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师范学校
摘    要:中师新教材《新闻和写作》第二册的诗歌单元,编著引进了意象这个概念,并把它列为基础知识.但教材对意象阐述显得含糊、矛盾,课文分析和单元练习也多有不当.主要表现如下:解释与定义矛盾.对意象,教材是这样解释和下定义的:“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所写的‘破旧的老水车’,‘破旧’、‘老’都带有诗人的感情因素,呈现诗人对祖国贫穷、落后的过去的感觉认识.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诗的意象.”后一句是定义,但前一句的解释似是说“破旧的”、“老”就是诗人对水车的印象,就是意象了.相比之下,朱光潜先生的定义与解释就明确多了,他说:“意象是所知觉的事物在心中所印的影子.比如看见一匹马,心中就有一个马的模样,这就是马的意象.”分类与定义矛盾.教材把意象分为表达颜色、亮度、形态等的视觉意象;表达坚硬、潮湿、寒冷等经验的触觉意象;表达饥渴、恶心、或肌肉与关节的活动与紧张的内部感觉的感觉意象.照此分类,意象就是一种感觉了.诗人艾青倒是认为“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但这种说法,是很有争议的,笔者也认为不妥,意象,总该是一种“象”,至于是怎么样的象,诗人可以凭借视觉、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