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语文教育艺术中的情感性
引用本文:王泽军.语文教育艺术中的情感性[J].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3(15).
作者姓名:王泽军
作者单位:浙江
摘    要:孔子在齐国闻《韶》,“三日不知肉味”(《论语,述而》),这是音乐艺术的境界;海涅在1848年5月,抱病到法国罗浮宫向维纳斯女神诀别,“几乎痛哭失声”,“感受她真实的生命”,这是雕塑的人体艺术给诗人的真切感受;我也几次翻阅《红楼梦》,每到动情之处总是泪流满面,这是文学艺术的魅力。这些就是不可低估的艺术力量。教学也是艺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序言》中指出“教学论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既是艺术,它同样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让人如沐春风,叹为观止,而上好课的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适当运用了教学艺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这就使语文教学艺术必然打上情感的烙印。无论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还是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情物”,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出语文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在教学的多方面: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