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传统的心理描写与意识流技巧的分水岭——兼论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二重人格》与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
引用本文:张薇.传统的心理描写与意识流技巧的分水岭——兼论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二重人格》与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4).
作者姓名:张薇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硕士生
摘    要:“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这个名称首先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后来又在《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gchology)一书第九章中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从他的观点以及他的书名不难看出意识流属于心理的范畴,是心理活动,说白了意识等于心理。 疑问接踵而来,作为文学流派的意识流与心理描写是否是同一种东西?答案是否定的。它们是两种东西,但它们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皮与毛的关系,心理描写是皮,意识流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的联系又在哪里?使用了几千年的心理描写手法为何发展成为今日的意识流手法呢?笔者认为这是区别传统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关键,弄清了这一点,就能够分辨哪些属于传统的心理描写小说,哪些属于意识流小说,对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二重人格》的归类也就易如反掌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