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抗争行动的“文化框架”——基于拆迁抗争案例的类型学分析(2003-2012)
引用本文:郑雯,黄荣贵,桂勇.中国抗争行动的“文化框架”——基于拆迁抗争案例的类型学分析(2003-2012)[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5-26,126.
作者姓名:郑雯  黄荣贵  桂勇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4YJA840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尽管现有媒介框架研究文献描述了多种抗争框架,但它们尚未有效地呈现中国抗争框架的整体图景,这种不足部分地源于单案例和描述分析的研究路径。本文采取类型学的思路,试图从话语符号、表征框架和文化资源三个层面构建一个理解框架现象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40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拆迁抗争案例进行多案例归纳,提出"传统底层道义型框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框架"和"现代法理型框架"三大抗争文化框架。分析结果揭示了当前中国抗争框架的三个基本特征:三大文化框架并存、现代法理型框架相对弱势、多种框架共用。中国的抗争文化框架既呈现出历史延续性,也呈现出新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公民权"和"推动法制进步"等表征框架的运用,这部分取决于抗争群体和抗争的媒体/政治环境的变化。多框架共用现象表明,中国的抗争者倾向于工具性地运用框架化策略以便有效地引起公众和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关 键 词:媒体框架  文化框架  拆迁抗争  类型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