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丁日昌治沪——兼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引用本文:杨宗亮.丁日昌治沪——兼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J].历史档案,1996(3).
作者姓名:杨宗亮
摘    要:洋务运动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对这场运动的倡导者逐一给予个案考察。近年来,中外学者对“深明西学,熟谙洋务”的丁日昌,开始有所注意,但着墨不多,未能探幽入微,窥其阃奥。 本文研究丁氏任苏松太道(驻上海,习称上海道)时期涉及“洋务”的政绩。这不仅因为上海道是丁氏政治生涯的开始,还因为上海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夷杂处”、中外交往特别敏感之区。故而丁氏之治沪,既有他个人的特点,又可以看作洋务运动发端时期的一个典型个案。由此入手来把握对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审估,或许更为贴切。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人。廪贡生出身,历任琼州训导,以守城功保举江西万安知县,积功升道员。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奏调其为上海江海关道,并主持上海洋炮局事务。四年(1865),授苏松太道,随后兼江南制造局总办。 丁日昌是洋务运动的一员干将,时人或誉之为“讲求洋务罕出其右者”,或毁之日“丁鬼奴”,恰好从两个相反方面印证了这一点。 19世纪60年代,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转折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中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