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春秋时代非宗教化的礼乐文化观与道、墨二家反礼乐文化的思想
引用本文:谢谦.春秋时代非宗教化的礼乐文化观与道、墨二家反礼乐文化的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作者姓名:谢谦
摘    要:周公发动的宗教维新运动,将商代的子姓上帝改造为全民性的至尊神,又将古代的宗教礼乐扩展到人事,使之成为宗法政治的礼乐制度,纳天下于一统。这一政治化的礼乐制度以宗教信仰为其思想基础,诸侯受命于周天子,周天子受命于天,一切尊卑上下之等级皆出自天命。又由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于是提出“敬德保民”以“祈天永命”的新思想,所以努力于人事。成、康之际,西周出现了所谓“颂声大作”的太干景象。然而,自懿王以后,西周大一统王朝的“太平盛世”便衰落下来了,尤其是厉王与幽王时期,天灾人祸并至,社会黑暗到了极点,民不聊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