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捕捉动态因素 生成学教过程
引用本文:沈旭林,吴妮娜.捕捉动态因素 生成学教过程[J].教育科研论坛,2004(2).
作者姓名:沈旭林  吴妮娜
作者单位: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浙江 湖州 313008,浙江 湖州 313008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