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儿童文化与预期社会化
引用本文:张东娇.儿童文化与预期社会化[J].教育科学,1992(2).
作者姓名:张东娇
作者单位:大连幼儿师范学校
摘    要:儿童文化就是指在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下,在成人文化模式与社会化模式的引导下,为儿童所共认、共创、独有、独享的社会群体文化。一个“共”,一个“独”,揭示出儿童文化的本质属性,“共”表明儿童文化首先是群体文化;“独”表明这种群体文化的主体是儿童,而不是成人,它有自己的特色,但它必须是在成人文化的引导下进行。因此,按照创造主体来划分,儿童文化的外延可分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客体文化是指在人类文化史中,成人对儿童的看法、观点及在这些观点看法的指导下,为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与时代所需要的人所进行的教育行为的总和,具体体现在历代儿童观的演变之中,主体文化是规定儿童文化本质属性的东西,如前面所述。儿童文化的职能是:它是儿童预期社会化的中介,起着桥梁作用;也是儿童自我发展的辅垫。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